六一儿童节你是否注意到了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这些改变?
六一儿童节你是否注意到了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这些改变?
发布时间:2023-10-11点击次数:1
作者: 公共工程

  对于上海来说,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有着不一样的含义。2022年9月,《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发布,首次提出通过政策、服务、保障、空间和环境5方面的举措,到2025年基本建成儿童友好、人人友好的幸福活力之城的总体目标。

  今年儿童节是《实施方案》开始落地的第一个儿童节。当下,上海的城市建设正在悄然发生明显的变化,“儿童友好”的理念渗透到了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创新,从服务优化到空间改造,上海正在探索儿童友好社区一城区一城市的打造机制,开拓一条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效能治理相匹配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路径。

  在2022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现。儿童友好容易理解,但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儿童友好城市这个概念于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会议上提出。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解释,儿童友好型城市需要给予儿童参与决策的权利,同时要将儿童的安全需求和发展需求纳入城市规划更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当中。

  城市建设,为何要将儿童意见也纳入决策体系?这是因为儿童视角的无法替代性。“若无法从孩子的心理和认知视角出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就会变成一个强塞给儿童的玩具,并不可以真正地解决儿童的成长需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全龄友好社区研究中心主任于一凡说,城市规划一直强调“以人为中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就是人民城市建设的一个最佳实践。

  目前,上海对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已初步完成。2022年初,上海组织学校、街镇、儿童参与组织等多方开展了对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调研,收集了2.8万份儿童需求问卷调查,同时组织了多场专家座谈和专题研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等做法,最后形成《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更多的细则相继公布。2022年11月,上海率先实现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颁布了《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加强了对托育服务的立法支撑。今年1月,《浦东新区儿童友好城区规划导则》正式对外发布,成为国内首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领域的城区层面规划导则。儿童友好社区、城市建设也相继被写入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在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儿童友好的理念在逐渐渗透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立法和机制保障正在逐渐完善。

  在专家看来,公共空间的改造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突破口。这一方面是因公共空间的受益人群更广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公共空间的适儿化改造也是现阶段可操作性最强的项目。

  上海创建儿童友好空间起步较早,在滨江步道或公园中大多都能看到专为儿童开设的设施或标语。在徐汇滨江,儿童游乐设施场地如滑板广场、攀爬墙,一年四季都是人气最高的活动场所。去年底,徐汇滨江还在原有跑道公园内新增“活力谷”篮球乐园,为儿童开设更多专业运动的空间。

  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规划管理部部长康晓虹和记者说,为满足亲子出游的需求,西岸集团规划时遵循人群动线和活动半径,沿江布局很多公共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室、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儿童活动空间的安全性,公共游乐项目一般选择与专业机构合作,引进严格符合儿童安全标准的设施,后期也会借助智慧水岸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的数字化水平,通过人脸识别规避解决儿童走失等问题。

  从更加基层的视角来看,2019年上海出台《关于上海市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经过三年多的儿童友好社区创建,2022年年底已经实现儿童友好社区街镇全覆盖,形成以街镇儿童服务中心为枢纽,辐射带动居村儿童之家的“一中心多站点”儿童友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街道妇女儿童家庭活动中心建好之后,来的人慢慢地多,最多的时候会有十几组家庭一起活动。”花木街道的曹女士向记者表示,来活动中心可以带孩子换换环境,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她现在几乎每天都带孩子来活动中心待一会,不满周岁的宝宝成了活动中心的“最小居民”。

  街道妇女儿童家庭活动中心就是花木街道“一中心多站点”的“中心”,辐射周围6个社区管理中心和59个居委会儿童之家。2022年,活动中心完成了适儿化运动改造,今年花木街道计划再开展13个点位的集中改造,在整个街道规划了未来138个可适儿化运动改造的点位。

  “儿童友好空间不是改个墙面颜色、贴些安全标语这么简单,要从深层次植入儿童友好理念,要有能承接儿童友好服务的项目。”花木街道妇联主席李碧波介绍,现在活动中心专攻儿童服务精品项目研发,整合专业科研院所和市场优秀资源力量,培育推出儿童健康、运动、发展及特殊需求等各类儿童服务项目50多个,通过入居委、入学校、入社会课程包等方式,开设了300余场课程和活动,服务社区儿童超过20万人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区儿童服务联动方案。

  在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中,两大项都与儿童直接相关,分别是“开设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新增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和3200个社区托育托额”和“完成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以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儿童养育需求为指引,上海通过政府牵头正在构建针对儿童友好的社会服务体系。尤其自今年1月1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后,幼儿托育引起广泛关注,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社区嵌入托育“宝宝屋”进程加速。

  记者在普陀区长寿街道看到,该社区的“宝宝屋”大约有100平方米,配备有阅读架、娃娃家、运动区、美工区、音乐墙、沙盘区、触摸墙等等孩子喜欢的活动设施,同时配备有2名持有育婴员、保育师专业资质的托育老师。

  这家“宝宝屋”4月份的时候刚刚由长寿街道的社区活动室改造而成,由于周围居民区密集,现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人气。社区“宝宝屋”为家长全天带娃提供了喘息式休息的机会,一天最多可托育4小时时间,可在随申办上随时预约。“不到2岁的宝宝能带去玩的地方很有限,社区‘宝宝屋’相对来说安全又省心,孩子也已经习惯了在这玩耍。”刚刚来接孩子的邹先生说道。

  “宝宝屋”对应解决的是0到3岁幼龄儿童的托育问题。普陀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叶冠鸿表示,目前普陀区的“宝宝屋”大多是半开放式的空间设置,活动区里的宝宝也可以每时每刻看到坐在外面的家长,可以有效缓解幼龄儿童的分离焦虑。另外,不同街道的“宝宝屋”也有不同功能设置,有的“宝宝屋”专对于特殊教育儿童,有的则会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做成“教养医”相结合的“宝宝屋”。

  上海市教委的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近60%的幼儿园开设了托班。同时,考虑到低龄幼儿家庭的临时照护需求,目前已建设了32个社区“宝宝屋”,提供近3000个托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