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青:不做展会搬运工理解大于看见
梁雪青:不做展会搬运工理解大于看见
发布时间:2023-09-22点击次数:1
作者: 客户案例

  10月20日下午,“2018意大利博洛尼亚建材展趋势观享汇”在中国陶瓷总部剧场3楼多功能会议厅圆满落幕。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带来欧文莱市场总监梁雪青先生关于博洛尼亚展会产品趋势以及背后产品逻辑的干货分享~

  每年几十万人到博洛尼亚去看展,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去展会看什么,有什么值得看?我们看见的可能是产品、技术、设计、创新以及趋势方面的东西,但除了看见,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去理解这个展会背后的产品逻辑和各方面的东西。

  从米兰展到博洛尼亚展,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博洛尼亚展延续了整个米兰展的很多元素,题材、色彩、风格、需求等。

  而博洛尼亚展最有营养、价值的部分是意大利高端品牌做产品的方向。在博洛尼亚展这么多品牌里,意大利品牌代表着全球创意方向,所以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研究什么,或者他们设计上考虑什么。

  关于博洛尼亚展的产品热点,梁雪青总结为:石材、金属、木纹、水泥四大主角。

  今年展会上的石材产品没有太大的突破,主要是石材的优化,比如更强调一石多面,一种石材不同表面、不同的感觉,组合更为丰富;再就是石材的颜色、色调做了优化,可以更符合比较时尚的东西,包括做了细节和色调上的优化。

  铁锈元素大量进入设计,在产品上的表现不单单跟金属有关,还进入了木、石、水泥,结合一起使得跨界元素成为里面的一些东西。这一次的铁锈感不是金属的冰冷,是色彩的调性,还带着温暖的感觉。

  相对以前,重口味、带着摇滚范的木纹这种颓废派设计慢慢在消退,今年的木纹带着很多自然和小清新的感觉。

  这与郑铮老师讲的彩灰不谋而合,因为目前很多时装专卖店,各个行业里有一个色系就是莫兰迪色系。这种色彩的感觉跟瓷砖有一些关联度,不单单是一个色,更是色与色的混合应用,和我们在展会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关联的。

  今年展会大板的规格是常态,但是今年出现了一些厚度的变化,有一些2公分厚度的大板出现。这种厚度跟以后应用渠道有关系,今年大板出现更多是不同表面、不同质感等方面的一些效果。

  我们能够正常的看到水泥、木、金属等一系列的大板,甚至于大板配套运用也出现了,这是家居类运用,大板应用慢慢的变成了很常态化的材质。

  理解大于看见,梁雪青表示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意大利要把产品做成这样,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理解的方向。

  梁雪青认为首先设计元素如果来自用户的不同记忆,可以越来越好的唤醒用户。所有做产品都是植根于用户,因为我们的产品最终要进入用户,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

  在三五年前,灰调产品在中国市场有一点水土不服,为何会这样子?因为这跟我们用户的共同记忆有关系,我们早期的这一部分消费者没有读懂来自欧洲的文化和设计里面所代表的设计元素。

  当三五年慢慢消费群体迭代后,对文化的解读,包括我们打开国门后,可以更读懂这些种产品,所以我们要去思考用户。

  其次,未来整个产品设计的纵深度,在于跟材质、时间的结合。产品材质不会无中生有,很多时候我们做产品设计,就是寻求材质最美的瞬间,未来整个产品设计是往下走的,把时间维度加到产品设计里去。

  意大利做产品更多是在把产品做精的道路上,通过做事慢这种方式回归到产品,就是不断打造产品很多方面的细节。意大利细节的呈现跟我们追规模的态度有一些不一样,因为反反复复地修改细节,所以意大利做产品微观感是非常好的。

  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梁雪青认为这次在展会可以感受到他们贴近人性设计方面是想得非常周到的。

  在产品展示方面,我们迭代的方向在哪里?梁雪青认为不能只依靠设计师一直在优化美学方面的东西,还需要策划人融合在里面,去考虑这个设计除了视觉上美之外,能不能激发用户的情绪。未来的店面展示除了产品展示本身,还需要把产品的整个感受场景做出来,某一瞬间可以打动用户,这是很重要的。

  一个产品出来,基本会经过三个链条:一是做前端的创意设计,二是做中端的工艺实现,三是后端的产品运用。中国跟意大利真正大的差异是在前后端,一个是产品设计创意方面,能不能把意大利整套产品设计逻辑和模式建立起来?另一个是产品出来之后,它的应用场景、空间展示和家居跟用户之间的交流。

  最后,梁雪青总结道:“未来不是一个颠覆的时代,但是一定是一个微创新的时代。”他认为有高度与温度的产品,一定不会是冷冰冰的炫技派,产品最终目的是要能让用户共鸣、感受、欣赏。引领行业产品创新的不是技术、设计、产能,是需要有更好的产品人读懂用户、美学、生活的真正需求,并将之实现。从博洛尼亚吸取的营养价值,是让我们更透彻理解产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