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恨的仿造技术 纳福娜洞石
让人又爱又恨的仿造技术 纳福娜洞石
发布时间:2023-09-09点击次数:1
作者: 卧室

  2009年1月,武汉经销商一挥笔与东鹏陶瓷签下2000万元的巨额订单,购进了全额的东鹏玻化砖新品——纳福娜洞石。2009年2月至3月间,东鹏凭借纳福娜洞石成功招商46名,其中80%的经销商均是首期付款200万元以上的各地实力经销商。

  “东鹏洞石好是好,但很多时候都是用来贴墙,客户反映铺地可能会容易吸污藏垢,不方便清洁,能不能把洞石的洞封掉,但又有孔洞的效果”,有个设计师随口给东鹏总经理陈克俭的建议,直接造就了一款新产品。

  市场呼唤无洞的洞石!但世界上怎会是存在完美?为做出从有洞到无洞这种看似简单的创新,东鹏花费了巨大的研发成本。佛山东鹏的博士后工作站针对洞石的配方、布料及片状颗粒试制等程序进行了上百次的攻坚尝试,最终推出了无洞洞石。这款产品色泽华美浑圆、纹理精美细致,具有天然石材层层叠加的直纹。大家干脆就以最富盛名的石材产地罗马navona镇的谐音为它命名,亲切地称它为“纳福娜”。

  自2008年3月始,东鹏陶瓷纳福娜洞石系列新产品陆续在各地上市,好评如潮,业内专家觉得该产品在自然色泽、纹理、质感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世界上最像石材的一块砖”。借着直纹纳福娜洞石大获成功的东风,2009年伊始,东鹏又推出了圆纹纳福娜洞石。

  短短几个月后,在2008年的秋季广交会上,“洞石”成为国内众多建陶品牌展位上的主打新品,除大量盗版出现外,甚至有企业将抄袭产品直接挂名“纳福娜”上市销售。

  从考察、研发、设计,到后期宣传等,纳福娜洞石耗费了东鹏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整个洞石的市场有10亿元,东鹏大概占了十分之一,但自2006年上市以来大量仿冒产品的出现,使得洞石在国内外市场均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陈克俭很痛心地表示,“洞石产品本来是一个大的市场,所有陶瓷企业都可以从中获利,但仿冒产品低价竞争让洞石上市仅短短两年时间,就提早进入衰退期。”

  在仿冒产品的影响下,东鹏2008年销售比原计划下降了100万平方米,出口销售价格从2007年的每平方米14美元下降到9美元。

  纳福娜洞石全球上市后,东鹏立即注册了“纳福娜”商标和名称,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由于申请程序的滞后(获得发明专利证书需时至少四年,实用新型证书需要一年,外观专利需八个月),无形中给不良厂商预留了仿制时间。

  北京凯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王建良律师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多年,“申请一个专利保护太孤单”,他分析到,“就算借助集体维权联盟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企业防止商标被恶意抢注最好的办法是‘以公开换保护’,除了把核心产品注册主商标以外,企业还应将工艺、配方、外观、商标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申请商标群认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除此之外,王律师还建议,企业应与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东鹏陶瓷在研发创新方面一向不遗余力,坚持用新产品去开拓、抢占市场。投入巨额资金,除了有专门的陶瓷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外,2006年还创建了行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

  从常理判断,没有企业愿意甘落人后,饱受抄袭诟病。一些小企业没有东鹏这样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人才优势去研发新产品,迫于生存需要,只有走跟风模仿、低价销售的捷径,甚至采取花重金挖走研发人员等非常手段。这在陶瓷行业屡见不鲜。这些所谓的“捷径”恰恰暴露了陶瓷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过低,多数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有限的软肋。

  站在弱者的角度来看,大企业也是由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而来,也走过模仿到自主创新的一段艰难成长道路,像雅士·高夫、东鹏这样拥有几十、百多项国家专利技术的企业毕竟不多,专利从某一些程度上说也是垄断,怎么样才可以给自强的中小企业留出生存的空间?

  佛山市尊道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冼显鉴表示,行业不能只靠东鹏、鹰牌等个别企业做研发,要靠更多的企业一起做,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行业发展。

  据悉,饱受侵权之痛的东鹏也开始在思索,怎样将曾经侵权的对手变成朋友。或许可以用技术合作和技术同盟的方式,让对方做专利分享者,将兵刃相见变为互利共赢。

  洞石仅产于意大利罗马、伊朗和土耳其,是稀少的天然石材,因表面有许多孔洞而得名。凭借质朴、典雅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全世界建筑规划设计大师们的最爱。由建筑大师贝聿铭用洞石做内外墙装饰的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已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

  仿洞石没有天然石材的辐射性,又能避免采石的污染,具有巨大的发展市场。国内最初的仿洞石类陶瓷产品,其孔洞是用模具压制成型,纹理单调、重复,孔洞呆板、缺乏立体感,与天然石材相差甚远。东鹏自2006年8月推出世界首块人工洞石,其后虽被别的企业模仿,但因孔洞方圆有致、表现力强,纹理流畅,在市场销量上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