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没后患必先灭其国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没后患必先灭其国
发布时间:2024-01-26点击次数:1
作者: 卫生间

  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全面失败,梁启超这样评价,他把矛头指向李鸿章,认为李鸿章难辞其咎。

  一八九六年,李鸿章与沙俄签约《中俄密约》,把东北三省都给了沙俄,愤怒又无奈的光绪皇帝拍案惊呼:“是举祖家发祥之地一举卖给俄人!”

  五年后,李鸿章与八国联盟签约《辛丑条约》,更加引起全国人民的痛骂,纷纷称他为卖国贼、帝国主义走狗。

  李鸿章一生都在悲伤、愤怒和全国人民的责骂中度过。作为清末的大臣,他看着这艘东方巨轮一点一点倒下,最后和这艘巨轮一起消失了。

  在李鸿章死后,后人对他功过是非的争论并未停止。有人说,在某一些程度上,他一个人努力支撑倾斜的建筑,推动洋务运动,提出以夷制夷,在很多情况下保留了清政府的面子。

  还有人说,李鸿章贪得无厌,避战求和,无骨气,许多丧权辱国条约都是他亲自签订的。

  然而,无论李鸿章的功过如何,在他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都提出了许多真正的见解,尤其是他对大局的把握,相当独特。

  例如,早在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就提出了一个警告:要想中国没有后患,就必须先灭其国。

  那时候,绝大多数人对李鸿章口中的这一个国家并不重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我们的祖国都饱受其害。

  可说,李鸿章一生都在为这一个国家做准备,内心更充满恐惧,这句话是他用屈辱和鲜血换来的。

  自清朝成立以来,在康熙、雍正的励精图治下,一度呈现出八方来贺的繁荣景象,创造了康乾盛世。

  但是,自乾隆时期以来,逐渐盲目自大,刚毅自用,自称“天府上国”。不但如此,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广阔的海岸线上只保留了广州十三行一个对外通商口岸。

  与清朝政府的自我放纵相比,西方国家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工业革命,社会思想和科技都经历了重生的进步。

  欧洲和美洲各国不仅经济极度繁荣,而且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因此,掠夺成性的西方国家开始向清朝这个东方睡狮伸出侵略的魔爪。

  首先,英国向清朝大量输送,不仅抢走了大量资本,而且侵蚀和麻痹了人们的精神。甚至很多皇家贵族都失去了斗志,整天沉迷于带来的陶醉。

  英军在遭遇林则徐等有识之士的后,发动了战争。此时的清政府早已入不敷出,而且大部分武器仍然是落后的冷兵器,在英军面前没有抵抗力,不堪一击。

  但是,腐朽的清政府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直到第二次战争爆发。侵略性侵略者永远都不可能得到满足,尝到甜头后,再次发动战争。

  这一背景下,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使清朝再次强大起来。

  不可否认,洋务在输出人才、引进西方技术方面确实发挥了非消极作用。然而,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17岁那年,正好是1840年,英国几次大炮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李鸿章就是那一年考上的秀才。

  李鸿章的父亲本人就是一位官职不大的京官,从一开始就强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进入官场从政,所以尽力培养李鸿章。

  考上秀才后,父亲第一时间将李鸿章带到北京参加乡考,并顺利考上举人。接着不断地向李鸿章介绍安徽老家的官员,然后让他全力备战。

  本来以为聪明好学的李鸿章能够顺利地在会试中脱颖而出,结果李鸿章表现不佳,落榜。

  无可奈何,在父亲的安排下,李鸿章进入曾国藩军营进行训练,希望他能在军营中实现弯道超车。

  巧合的是,正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刚进军营的李鸿章,就跟曾国藩一起去打仗。

  正是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李鸿章展现了超人的军事天赋,赢得了曾国藩的青睐。

  在曾国藩的教导和支持下,李鸿章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最终击败了太平天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李鸿章很快脱颖而出,被朝廷重用。短短几年,他成为了湖广总督。

  这时,李鸿章才44岁,就成了封疆大官。然而,他的职业生涯还未达到顶峰。从那以后,他的官位慢慢的升高,逐渐进入清朝的权力核心。

  但是,李鸿章在生活中并没有一点得意的感觉,反而变得更困难。随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逐渐将他推向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甚至一度成为清朝的代言人,最终将他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八七○年,天津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那时,法国天主教大肆宣教,引起百姓强烈反对,随后发生冲突,引发件。

  有一段时间,以法国为首的7个国家向清政府索要声明,并将大量军舰转移到大沽口进行威胁。

  外面有列强的军事威胁,群众真的杀了几个外国天主教人员。负责这件事的曾国藩只能用自己的人做手术,希望能平静下来。

  有一段时间,曾国藩处决了十几个闹事的老百姓,并分别向七个列强国家赔偿了50万两白银。

  这种清政府的解决方法引起了民怨,他无法收拾局面,只能退到幕后,把李鸿章推到前台。经李鸿章调停,最终将赔偿降至40万两,并对那些闹事百姓进行了安抚。

  这件事之后,清政府看到了李鸿章的外事协调能力,于是进一步重用了他,让他担任北洋通商大臣的直隶总督。

  尽管这起涉外事件得到了成功的处理,但是人们已经看到了清政府和李鸿章骨子里的软弱。

  同样由于这个原因,在天津教案三个月后,日本人居然派使者到大清朝张嘴,享受清朝西方列强的同等待遇。

  清政府自然拒绝了他们的恬不知耻。日本人不甘心,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李鸿章软弱怕事的性格,于是日本使者直接找李鸿章威逼他。

  没想到,日本使者竟不费吹灰之力地说服了李鸿章,李鸿章第二天就给清政府上了一道奏疏:“日本离苏浙只有三个日程,精通中华文字,它的兵甲比东岛国家差,正可联为外援,不要让西人依为外府。”

  在这个时候,李鸿章竟想和日本一起对付西方列强。最后,在李鸿章自作多情的推动下,与日本签约成功。《中日修好通商条约》。

  这时,李鸿章还没意识到,他的这种行为把狼引入了房间。一八七四年,日本对台湾发动了侵略战争,并成功占领了台湾。那一年康熙全国之力收复的台湾,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野心勃勃的日本占领。

  但李鸿章依然梦想着中日联盟,甚至不断劝说清政府莫轻易与日本合作,要求台湾省防务军“只自己练习,不要开战”。

  在李鸿章眼里,只有把台湾省送到日本,日本和清政府才能站在一起,面对西方列强时才能有盟军,以免腹背受敌。

  可以李鸿章小看日本,他们的野心绝不只是。五年后,日本再次发动了侵略琉球的战争,并直接将琉球占为己有。到目前为止,琉球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冲绳县,仍然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对于这一点,李鸿章仍然选择了息事宁人,甚至不敢说一句硬话。当沿海省份想发兵夺回琉球时,李鸿章甚至帮助日本人说话。在朝廷中,他发表了这样一句话,“日本鄙视中国,姑姑对此略有耐心。...中国地大物博,但可以长期困倦,不患不操胜算。”

  受益的日本野心慢慢的变大,他们开始计划更大的侵略行动,但李鸿章仍然抱有幻想。

  就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夕,许多沿海官员已经洞察到了危险,并报请清政府反击。然而,拥有军事外交权力的李鸿章仍然遵循“不战而胜为良谋”的原则。

  这种说法,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以退为进,其实是李鸿章在卖国保身,怕引火烧身。

  盲目的让步,只能让豺狼得寸进尺。一八九四年日本发动甲午海战,清政府败得一塌糊涂,日本更有资本与清政府谈论条件。因此,在日本人的带领下,提出了谈判意向。

  这一战败之后的谈判,无非是如何赔偿问题。李鸿章不想当罪人,所以他协调让德国人德璀琳代表自己去日本谈判,没想到日本人甚至不想见这位德国人。

  1895年2月,德国人碰了一鼻子灰后,清政府又派了两位大臣到日本谈判,可他们做不了主,生气地回家了。

  同时,日本人也看透了清政府还有一丝侥幸心理,于是对威海卫发动了一场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

  李鸿章不想去,但是必须去。日本人如此努力地挑起战争,无非是为了赔钱和割地。而且,狮子一定要大开口,谁来谈判,谁就一定会成为“卖国贼”。因此,满朝文武大臣都退缩了。

  那一年三月十九日,李鸿章带领一批参议、参赞来到日本,开始谈判。又是这次谈判,让李鸿章真正警觉起来,对日本有了深刻的认识。

  谈判之初,日本人处处刁难,逐步的提升谈判价格,不仅要求占领天津、山海关等地,还要求清军解除武装,承担日本军费。

  这种情况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李鸿章脸上,更抽在清政府脸上。无论李鸿章多么软弱,他都不敢答应日本人如此不合理的条件,于是他提出暂停谈判,向清政府请示。

  李鸿章通过电报紧急向清政府报告了日本人的条件。果然,收到电报后,光绪皇帝勃然大怒。但是这样一个时间段,光绪做不了主,还是需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想到慈禧太后直接沉默了。

  无可奈何,李鸿章只能稍微试探一下日本人的底线。最初拒绝了日本人的不合理要求,采用拖延战术,可以多拖一天。

  但是,日本人为了逼李鸿章就范,竟自导自演了一出“刺杀”的戏码。那一天,李鸿章刚从谈判地点出来,突然遭到枪击刺杀。

  这颗子弹并没有击中李鸿章的要害,只是在他的左颧位置造成了轻伤,即便如此,李鸿章还是血流满面。

  刺杀事件发生后,日本人表面上迅速处决了凶手,还妥善安排了李鸿章疗伤。可以谈判条件一点也不让步,反而进一步向李鸿章施压。

  果不其然,李鸿章和清政府终于控制不住了。同年4月17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人签订合同,在光绪皇帝做出“原冀争得一分之一,无可商改,即尊前旨与之订立合同”的指示后。《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被日本割让,日本军费2亿2。

  签订马关条约,以血的教训和大片土地被割让的结果,宣布他“以夷制夷”政策的全面失败,这一次终于让李鸿章从过去对日本的幻想中彻底清醒过来。

  所以,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曾咬牙切齿地说:要想中国没有后患,就必须先灭其国。这儿的国家自然指日本。

  可以李鸿章的觉醒实在太晚了,不但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且赔偿割地,让大清朝面面扫地。

  梁启超痛心疾首大骂李鸿章,“所以失败了,其自取也!”直言不讳地批评她总是对日本抱有幻想,面对的敲诈,一味地忍耐。

  辽东人民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许多人哭了,“愤怒”。台湾省人民集体发表讨伐李鸿章的文章,称他“,卖国,得罪天地祖宗。”

  尽管李鸿章在日本被枪杀,但他清楚自己没有脸见人,回到中国连朝廷都不去,直接躲在家里躲避风头。

  《马关条约》签约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让西方列强充分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和无能。五年后,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直接发动了一场分割中国的联合侵略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署了一场羞辱国家的战争。《辛丑条约》,这些都包括日本狼子的野心。

  从那以后,一次又一次尝到甜头的日本,野心膨胀,索取无度。首先,日俄战争于1904年发动,1931年,侵华战争开始全面发动。

  即便如此,李鸿章和晚清政府仍然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在对日本的幻想破灭之后,居然又开始抱住沙俄的大腿。

  李鸿章认为,日本人的野心同样威胁着沙俄的利益,所以幻想着利用沙俄的力量来制约日本不断膨胀的野心。

  但是,沙俄无利不起早,他们帮助清政府的条件是获得在东北筑路、开矿的权利。清政府自然而然地答应,失去一些矿产总比割让土地划算。

  因此,沙俄开始向日本施加压力,并联合德国和法国强烈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

  李鸿章看到自己的策略成功,重拾信心,志满意足,进一步向朝廷提出了“联俄拒日”的主张。昏庸的慈禧太后也很高兴情况有所好转,不仅让李鸿章放手去做,还派他为全权代表和沙俄签约。《中俄密约》。

  表面上看,《中俄密约》这只是清政府的一厢情愿,沙俄比日本更具侵略性和贪婪性,为清政府的安全提供了一把保护伞。

  在获得东北的道路建设和矿业权后,不断提出“租赁”清政府领土的请求,清政府没有回绝沙俄的无理要求。

  因此,引发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热潮,他们纷纷效仿俄国向清政府“租借”土地。到目前为止,大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国家。

  回首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许多都有李鸿章的影子,所以,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贬多褒少。

  不管是面对日本,还是沙俄,李鸿章都表现出懦弱求和、无血性的一面,面对列强的威胁,他甚至不敢说一句硬话。

  在政治期间,他代表清政府签署了数百份侮辱国家的不平等条约。尽管慈禧太后和清政府都在背后,但是人们看到的只是李鸿章的退让和妥协,没有底线。

  一九○一年九月,八国联军入侵后,李鸿章签署了最后一份让清朝面无表情的工作。《辛丑条约》,十一月七日,两个月后,他在一片骂声中郁郁寡欢。

  当时八国联军还在贪婪地纠缠清政府。李鸿章的死让慈禧太后不知所措,说:“大局还没定下来。如果发生意外,没有人会再分享了!”的感慨。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李鸿章不仅卖国求荣,而且利用自己的职位大肆贪污敛财。尽管清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割地、赔钱,国库里也没有半银子,但李鸿章个人却有近4000万两银子的遗产。

  钱是从哪里来的?据史学家考证,大部分都是他在洋务运动中主持贪污,以至于有人批评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

  但是,也有许多人认为,李鸿章并非如此不堪,他为清政府的救济而努力,同时也促进了许多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比如在应对太平天国的时候,李鸿章成立了“淮军”,这是一支不同于以往清军的部队。甚至很多人认为“淮军”在管理制度和作战训练上都有现代军队的雏形。

  此外,虽然他组建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但这支海军是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为中国未来的海军建设提供了许多参考。

  此外,李鸿章亲自打造的机器制造局、电报局、翻译馆、海外留学生的派遣也是一个先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同样由于这个原因,李鸿章去世后,慈禧太后感激他为清政府做出的贡献,为他追封爵位,风风雨雨地将他埋葬。

  李鸿章死后,通过你自己的遗愿葬在家乡安徽淮南。但是,这位权倾朝野的风景人物在死后仍然不能安宁。

  一九五八年,当地的建筑工厂需要大规模征地,而李鸿章的墓地正好在征地范围内。正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有人提出李鸿章是“卖国贼”,应挖掘李鸿章的墓地,将其中的陪葬品卖给公众。

  经批准后,当地政府开始组织人员挖掘他的墓地。但是,李鸿章的墓地特别坚固,墓地是用英国进口的耐火砖建造的。

  无可奈何,人们用十多斤炸药炸毁了墓室。打开李鸿章的墓室,里面有李鸿章和他的妻子李小莲的棺材。李鸿章的墓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豪华,只有简单的陪葬品。

  在李鸿章的尸骨旁,只有一副他戴过的眼镜,怀表,拐杖,还有七枚金币,形状像北斗七星。唯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他过去珍藏的一把剑。

  而且他的妻子赵晓莲身边有两个像金砖一样的物件,人们检查后发现,也只有两块铜砖。

  那些疯狂的人没找到有价值的陪葬品。为了发泄对李鸿章卖国求荣的不满,他们在洗劫了自己的墓地后,把自己的尸骨绑在拖拉机上拖走,然后在街上展示公众。

  当李鸿章发出“与世界争长短”的豪言壮语时,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死后竟被一群人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