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存款“闹鬼”_新华财经_新华网
泸州老窖存款“闹鬼”_新华财经_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08-21点击次数:1
作者: 阳台

  钱存在银行应该是最安全的,但部分上市公司却频频出现存款异常。继2014年10月1.5亿元存款“不翼而飞”后,泸州老窖在9日晚间披露称,该公司又有3.5亿元银行存款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至此,累计5亿元存款在2014年计提40%的损失,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一下子就下降,最大跌幅75%。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此前同为上市酒企的酒鬼酒也出现巨量存款不翼而飞的怪相。为何白酒企业存款频频“闹鬼”?

  2014年10月,泸州老窖公司发现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1.50亿元存款出现异常。随后公司对全部存款展开风险排查,进一步发现公司在工商银行南阳中州支行等两处存款存在不正常的情况,共涉及金额3.50亿元。2014年12月31日,公司在工行中州支行1.50亿元存款到期。工行中州支行以公司的存款被南阳公安机关冻结为由拒不支付,并拒绝出示冻结手续。对于泸州老窖巨额存款再现异常,白酒专家觉得,泸州老窖的风控体系出现了问题。那么这笔巨款到底去哪了?

  泸州老窖曾于2014年10月14日晚间公告,称其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的一笔1.5亿元存款失踪,经多方协调并多次磋商后无果,公司将就此事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隶属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于2015年1月8日发布关于“泸州市人民检察对骗取老窖巨款存款案四人批准逮捕”的案件信息,称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李志刚、胡晓东、张浩、陈伯青四名嫌疑犯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需要注意的是,隶属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于2015年1月8日发布关于“泸州市人民检察对骗取老窖巨款存款案四人批准逮捕”的案件信息,称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李志刚、胡晓东、张浩、陈伯青四名嫌疑犯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该案件信息数据显示,嫌疑犯李志刚、胡晓东、张浩、陈伯青四人相互勾结,采用伪造银行票证等手段,骗取泸州老窖公司在银行的上亿元存款用于牟利。

  2014年1月27日,酒鬼酒公告称,旗下子公司酒鬼酒供销有限公司在农行账户内的1亿元资金被人在4天内分3次转走。事后,共追回涉案资金3699万元。被盗账户是酒鬼酒供销公司2013年11月29日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华丰路支行开立的,开户后共计存入1亿元存款。存款被盗给公司带来较大损失。据此,酒鬼酒修正了2013年年度业绩预告,由此前公布的预亏6800万元-7800万元下调至预亏3500万元-4500万元。对此前外界关于嫌疑人身份和信息公开披露违规的质疑,酒鬼酒公司并未回应。截止2014年4月8日,酒鬼酒股价报收11.53元,较案发前下跌约7.5%。

  案发后,酒鬼酒于2014年1月10日向公司所在地湖南湘西警方报案,警方立案后前往杭州调查,并与浙江警方一同将6名嫌疑犯抓获。但酒鬼酒在首次公告中并未透露嫌疑犯被抓获的信息,且公告发布时间已超出证监会规定的2个工作日的时限。此外,对于存款被盗,有财务专业技术人员曾表示,公司现金的支取需要财务专员提供对应的财务章等印鉴,银行后台人员会进行比对。因此公司存款被盗,有很大的可能是“内鬼”所为。继披露公司银行存款被盗取1亿元后,酒鬼酒2014年1月28日晚间发布2013年业绩预告称,受“存款被盗”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2013年公司净利润预计亏损6800万~7800万元。

  据披露,4名嫌疑犯相互勾结,采用虚假购销合同、伪造泸州老窖公司和银行印章、伪造银行存单等一系列手段,骗取泸州老窖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上亿元,用于高利放贷、购买不动产等牟利。业内人士推测泸州老窖“存款失踪”与其背后的存融资链有关。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称,通过银行存款卖酒在行业内是普遍现象,银行向酒企拉存款,同时帮助酒企卖酒,但由于现在吸存的压力慢慢的变大,一些银行也跟小贷公司一块向酒企拉存款,以提供更高的存款利息,这样的做法也代表着酒企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还未从两个月前的打击中缓过神来的泸州老窖投资者,再遭重创。两个月,5亿元存款“闹鬼”丢失。加上去年初,酒鬼酒曝出的亿元存款“失踪”案,让人对酒类上市公司600亿存款的安全性提心吊胆。为何风险极低的银行存款竟成定时炸弹?为何接连中招的又都是白酒企业?据记者调查,这背后是“存款卖酒”灰色商业模式的变异、银企内控机制的漏洞、资金掮客的铤而走险和民间借贷市场的崩塌。2014年半年报显示,15家上市白酒企业存款规模总计超过600亿元,利息收入基本上仅有1%到3%,这一现象既说明资金运用效率较低,也进一步佐证存款卖酒或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这次不是说好的重组黄了,也不是8亿扇贝不见了,而是3.5亿存款“飞了”.为何风险极低的银行存款竟成定时炸弹?为何接连中招的又都是白酒企业?这背后是“存款卖酒”灰色商业模式的变异、银企内控机制的漏洞、资金掮客的铤而走险和民间借贷市场的崩塌。